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流年总有春 > 第一卷 第1章 钉缸

第一卷 第1章 钉缸

第一卷 第1章 钉缸 (第1/2页)
  
  “胡萝卜,直愣愣,
  
  绿韭菜,水蓬蓬,
  
  一家人吃得笑盈盈...
  
  七里八里十五里,
  
  箍辘匠骑的个黑毛驴,
  
  打在张家庄的刹地里,
  
  不知道现在吃着呢,还是站着呢?
  
  报上名来,我箍辘匠的便是,我妈生我弟兄三个,老大是个毛毛匠,老二学了个倒铜,唯我老三生得乖舛,爱收拾个破缸烂罐。今日天气阳和,不免收拾起我的尕子,马子,四片瓦子,金刚钻子,箱子担子,钉缸去来!”
  
  (箍辘匠:旧社会钉碗箍缸的匠人;刹地:深翻后松软的地;毛毛匠:做皮货的匠人;倒铜匠:打造金银铜器的匠人;乖舛:荒诞幽默。)
  
  1988年立秋这天,一大早太阳刚升起来,阳曹村大队部的戏台上,就响起了久违的西北小调。
  
  张永泰头戴毡帽,抹着白鼻梁,唱起了《钉缸》。
  
  “张老三,你个木逼脸(不要脸)的老骚户,娃子都快娶媳妇子了,还唱《钉缸》这号子(这种)酸曲小调呢?”
  
  “就是,这《钉缸》可是封建四旧,要是再日子(以前),就该把张老三这老木逼脸抓起来批斗了!”
  
  戏台下,几个婆姨红着脸笑骂道。
  
  “你们懂个啥,不知道这雅到头就俗了,俗到头就雅了吗?”
  
  张永泰眼睛一瞪:“你们这些假惺惺的婆姨,嘴上骂我老骚户,心里还巴不得我把《钉缸》唱得再酸些呢!”
  
  “哈哈哈!”
  
  “你听听这个老骚户,还越说越来了!”
  
  婆姨们哄笑起来。
  
  张永泰又说道:“我们庄户家受苦人,日子就像破缸烂罐,天天得箍修(勉力维持),再不唱点酸曲小调笑一场,活得还有个毬意思?”
  
  改革开放已经十年,大人娃娃不再饿肚子,可西北农村庄户人家的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
  
  “要说这钉缸,的确有些年月没人唱了,再不唱怕就没有人会唱了...”
  
  “亏了张老三还记得全!”
  
  戏台下的人又纷纷点头。
  
  “张永泰,你还有心情在这里唱酸曲儿?你家张卫东说要退学,下学期不来报名了,你怕还不知道吧?”
  
  戏台下,传来一个女人的冷笑。
  
  却是阳曹小学的夏老师。
  
  她是南方人,上山下乡的时候来到了西北阳曹村,嫁给了村支书的儿子贺强,当了民办老师,生子成家,就再也没有回去。
  
  就像被风吹来的草籽,在西北大漠边贫瘠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
  
  夏老师可不爱听什么西北酸曲小调。
  
  在她看来,张永泰这《钉缸》小曲粗鄙不堪,简直就是臭不要脸的耍流氓,便出言讥讽。
  
  “啥?张卫东要退学?这狗怂东西咋没和我说?”
  
  张永泰一听夏老师的话,一把扯掉头上的毡帽,“腾”地跳下戏台,挤出人群走了。
  
  “唉,将(刚)把张老三的钉缸听到兴头上,叫夏老师给搅黄了...”
  
  “张永泰家的三娃子张卫东也真是的,年年留级,小学上了十年还在五年级,压根就念不进去书嘛!”
  
  “不念书咋行呢?想不在这沙窝窝里受苦,只有念书一条路啊!”
  
  乡亲们纷纷摇头叹息。
  
  阳曹村地处河西走廊武凉地区的沙城县青湖乡,三面被沙漠包围,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生活条件很艰苦,人们就非常注重娃娃们的教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