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协助守城 (第2/2页)
城里的守军也把这里看的紧,也怕敌军在铁篦子这里偷入城内,有士兵日夜把守着这里。
半夜,黎县令协助东洲军,联系上了城里那些守卫铁篦子的城内兵将,人想进去,铁篦子就是个大障碍,如果硬把铁篦子砸坏,就有惊动外围的敌人的危险。
还好,马佳提前就想到了这一点,她出锯弓子锯条,士兵很快就锯开了粗铁条,二百东洲军和粮食弹药一起运入城内。
刘二柱就临时充当了这二百人的副帅的职责,去协调京城内守城的大帅布防。大帅见过了他以后,让他负责指挥进入京城的二百人。
袁康也想跟着去,马佳不让。
因为在城里抗敌有不确定性,如果后续的粮食弹药跟不上,那就是孤军作战了,如果他损失了,他娘亲怎么办?別人按说也是有父母的,可他们是正经的军人,袁康不在此列。
再说了,京城里面都是官老爷,就他的性格是抗上的,一言不合,不要被官老爷打了大板子。
不过,水面是冻冰了,但很薄,人在上面走就咔咔响,如果扛着一袋子粮食,就有踩破冰面落水的可能,大家都是小心翼翼的行走。
二百人先是进去了铁篦子里面,三百负责运输物资的也随即跟进。
这些人扛着东西很重,即使是再小心,后来经过多人踩踏冰面也被踩碎了,几个人一起落入了齐腰深的水里。
坏了一处冰面塌陷了,别处相邻的地方接连塌陷,没办法,人就得趟着水传递东西了。
交接完毕了以后,三百人也都撤回了八达洞。
马佳和黎县令,还有胡丘,和带领协助的三百人返回。
他们扛着物资送二百人进城的三百人,身上的棉衣裤,因为被水泡过了,行走起来沉重了不少。下半夜的天气更寒冷,棉衣裤被冻得硬邦邦,和铠甲一样了。
大家受不了了,看到了远处的八达洞,就想起了温暖的帐篷,都小跑了起来。
三百人还在路上,八达洞里面的马佳独自担心了她的谎言。
因为这些日用爆米花机器崩出来的东西,许多都是大件的,子弹炮弹是成箱子的。粗略的算一下也超出了五十车了,撒谎的空间在逐步变小。
以后撒谎,就不能准确的说是一百车了,应该说是一百多车,那样,才可以让人信服。
刘二柱带队进了城里,他实际是东洲军的千夫长,在那些守护京城的元帅大将,五城兵马司,兵部的官员面前,这样的外地低级武官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京城里面的官员,都是官位比他大的,也没有人想认识他,他只是和一个对接的武官交代了此行多少人,带来了什么武器。
让他沮丧的是,他的兵权被迫移交了,东洲军二百士兵直接就归了大帅府指挥,也就是什么大事都不用他管了。
还给他派了一个百夫长的副手,就是非正式的百夫长,顶多算是把总一级的,名字叫做张宏森的,协助他指挥带来的二百人。
他的职责就是管好手下的人,因为他带来的兵他自己熟悉,可以起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余怎样作战,二百人的吃喝拉撒睡,就听大帅府的吧。
至于派来的张宏森,负责协调二百人的防区,协调那些城头上的百姓一起作战。
多亏了佳佳公主的主意,怕他们进了城以后,一切都得听从大帅的,带去的武器弹药也说了不算了,那些火器,没准会被大帅调用。
所以,他们的手枪没有带进城内,因为在城头上有射程远的半自动就可以了,短兵相接才用到的手枪,即使是带到了城墙上,用到的机会也不多。
否则,小巧杀伤力可观的手枪,肯定会被那些大德国的官员收缴去不少。
因为他们在城头上,看到过东洲****毙敌的英姿,手枪和半自动步枪一样,对准了谁扣扳机,谁就没命了。
面对制作精良的手枪步枪,身上有金属的铠甲还可以,但手枪子弹也不是百分百射不透。
如果是皮革的单层铠甲,在手枪和半自动步枪面前就像一层纸,根本就挡不住子弹,除非你在身上套个五层六层的。
张宏森百夫长职位,他问到了手枪,因为他们从城头上见过东洲军使用手枪,说是想见识见识。刘二柱实话实说,就一句“没有”张宏森本来是想见识一下的,让他非常失望。
他看半自动步枪也很好,比手枪射程远威力大,就把目光转移到了步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