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记忆剪辑,瞒天过海 (第1/2页)
看电影的对蒙太奇式剪辑,基本都有概念。
意为将一系列毫不相关的镜头分割重组,创造赋予新的含义。
李昌云有些激动,语速非常快:“苏秦很聪明。他先按兵不动,为的是给嘉尚坊的邻居、保安制造错误的信息。随后反复多次的重复,麻痹大家的感官。”
“比如他会每天去超市购买打折商品。真的是每一天吗?中间没有间断过吗?还有,邻居说他天天自己烧饭、炒饭,非常香。”
“确定是天天?”
他回忆邻居们的证词,最大的不和谐处就是,“每天”。
“我们国人有一个习惯,说到量词时,表达往往不会太精准。‘过两天’找你吃饭,这句话中的‘过两天’是一段时间的意思,未必真的是‘两天’。”
“所以苏秦不一定每天去超市,每天做饭,只是他长期这么干,给大家的印象就是‘每天’。你和父母、爱人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你都不清楚对方每时每刻做什么。”
“更何况是邻居呢?”
“把每一个画面拼接在一起,再加上夸张手法的运用,大大的为苏秦打了掩护。”
顺着这条线索,李昌云分析:“我们一直错误的认为范琳是周一下午在广场上不见的,并且认定苏秦利用了路人和镜头角度,迷惑梁蔚超、陆寒。”
“事实上,他真正想要偷换的概念,不是‘谁’拐走了范琳,而是‘哪一天’!”
想通这点,李昌云豁然开朗,哈哈大笑,“这小子有一手啊,成功把我们都骗住了!范琳根本不是周一失踪的,她其实更早之前就已经被苏秦拐走了!”
评论区安静了一瞬,然后彻底沸腾。
有鼓吹苏秦牛批的,也有为好人阵营着急的。
更多的网友依然抱有质疑。
比起催眠,好像李昌云的说法更飘渺啊!
“既然范琳不是周一失踪的,那是什么时间呢?李教授是不是忘了,苏秦周一早上还送她去学校,下午也接回去了。犯罪时间要怎么忽悠观众呢?”
“对啊,李教授解释一下吧,我的耳朵听懂了,但是脑子说它不会。”
一堆人犹如嗷嗷待哺的婴儿,希望李昌云解惑。
“这……”
李昌云挠挠头,“那就说一下我浅薄的看法吧,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在评论区提出。”
他轻咳两声,继续:“我们已经知道苏秦给范琳使用了羧基丁酸类药物,镜头里他自己透露的。那么把时间往后倒,范琳最后一次出现在小区时,保安明确说了有看见她。而且保安有跟苏秦对话是吧?”
“要想成功的让范琳进入货车又不被发现,那她就不可能进小区。我大胆猜测,苏秦周末,也就是十分二号根本没带范琳回去!”
主持人忍不住追问:“可是保安的证词……”
“这就是苏秦的套路了。”
李昌云露出赞赏的眼神,“大家可以看电视台的精修版本,里面好几次拍到门卫室。嘉尚坊的门卫室一半是窗户一半是墙体。”
“其中,下方墙体的高度应该有一米五左右。范琳今年十岁,从她公开的身高信息看,只有一米四二。苏秦掌握好角度,保安根本看不到他身边有没有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