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狂妄之徒,墨索里尼 (第1/2页)
为了让整个团迅速具备战斗力,李辉做了一连串的人事调整。
他将霍斯曼调整为第一坦克营营长,弗里茨则是第二坦克营营长。
然后按照其下属能力,升了几个人的官,分别担任连长和排长。
高斯则任坦克团参谋,他的部下分散到两个坦克营,当然,也选拔了几个人担任指挥官职务。
至于自己直辖的那个连,也被拆散,同时将105师时的老部下,全部留在身边,作为团部的护卫坦克排。
老实说,这显得他们有点儿委屈,于是李辉专门找他们几个车组谈过,得到的答复竟然是——无所谓。
他们愿意跟在李辉身边,对于指挥并没有什么兴趣。
这让李辉很感动,表示以后如果有机会,一定会为他们创造升职条件。
另外李辉自己的车组,也完全保留了,然而他不准备再钻进三型坦克那狭小的空间,于是向曼施坦因发报,要求为了方便指挥,需要配备一辆指挥车和通信车。
这个要求曼施坦因表示可以考虑,但能否实现,需要视之后的装备安排而定。
坦克部队安排好以后,李辉就着手整编其他部队。
原有的步兵连队,打散后交给了两个步兵营,后勤连队也是这样安排,不过那几个工程师被单独组成一个小组,用以研制各种小部件,比如步兵搭乘坦克时,用以固定身体的挂钩和安全带之类。
但是炮兵部队的安排最让李辉头疼,因为按照规划,88坦克团只配备一个迫击炮连,而他原有的炮兵部队是野炮连。
于是李辉找来两位连长,经过一番交流后决定,他们一正一副,原有的野炮部队全部改为迫击炮部队,这样炮兵连就拥有六个排了,理论上接近一个炮兵营的规模。
“炮兵自然是越多越好。”
李辉并不担心建制“臃肿”,反而觉得一个连随时能够拆成两个连用,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毕竟这支炮兵部队的作用非常大,必要时候甚至可以决定战斗胜负。
在做好一切安排后,便是等待装备和陆续补充而来的人员了,冬去春来,舂过夏至,88坦克团在获得足够的兵员补充和装备补充后,已经逐渐具备李辉预想的机动作战能力了,特别是几款装甲车,简直将这种机动性发挥到了极致。
由穆勒教授亲自设计的各型装甲车,陆续运抵科特布斯,有半履带装甲运兵车,还有六轮装甲车,以及成员仅有两人,用来牵引和挂载运输的小型履带装甲车。
当然,还有李辉心心念念的装甲指挥车和通信车。
这辆装甲指挥车,使用三型坦克的底盘,不过撤掉了主炮,转而安装一型坦克的旋转炮塔,武器是两挺MG系列机枪。
装甲厚度为四十毫米,不过因为是指挥用,牺牲部分隐蔽性,转而扩大了空间,足以容纳六个人,并配备大功率电台。
通信车也是一样,不过取消了旋转炮塔,除了驾驶员和前排机枪手外,还可以容纳一个四人组成的通信组,他们的工作是跟随指挥车,按照命令随时调整全团各个部队的行动,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指挥体系。
为此李辉还特意组织了几次演习,专门检验指挥系统的灵敏度,结果发现,他可以把命令直接下达到排一级,而非原有的逐层传递。
这提高了效率,但为了避免指挥系统混乱,李辉要求连排级指挥官,在接到团部和营部相互冲突的命令时,以团部命令为准。
毕竟团部拥有更加完善的指挥体系和全局观,可以让基层部队,更好地达成战术意图。
当然,为了考虑营级指挥官的感受,李辉表示尽量不去这么干。
就在李辉将88坦克团打磨成一支精锐装甲部队的时候,处于欧罗巴南部的亚平宁半岛,却变得异常喧嚣。
意大利的经济恶化已经持续了三年,以至于社会出现了严重的阶级分化。
以工人为代表的底层人正在苦苦挣扎,全国接近一半人口陷入贫困。
而贵族和富商们却依旧奢华,他们肆无忌惮地对底层人吸血,以至于工人们忍无可忍,在夏季时,组织了规模空前的罢工潮。
事态一发不可收拾,整个国家几乎陷入瘫痪,而这个时候,一个名叫贝尼托.墨索里尼的男人出现了。
这是一个极具演讲天赋和政治手腕的人,他先是抨击贵族和富商,获得底层人的好感,随后又游说那些退伍老兵,加入他组建的冲锋队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