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进步的大清农奴制度 (第1/2页)
荆州府,江陵县,沙市镇。
天色渐渐的明亮了起来,但是从铅灰色的云层当中,飞飞扬扬卷落的雪花,还没有半点停歇的意思,一夜的大雪之后,整个沙市镇仿佛都披上了一层银色的外衣。沙市埠头上却没有雪花积下,倒是被衣着单薄,脚踏草鞋,扛着大包的苦力们踩得如泥塘一般。
黄世杰穿着暖和的裘皮冬衣,戴着翻毛皮的暖帽,在十几个穿着厚厚的棉衣的“英字营”练勇的簇拥下,打着把伞站在码头的一角,望着一条缓缓靠近的官船。
很快,他的目光透过飞舞的雪花,看清了官船上一面飞扬的“曾”字认旗。
“是涤丈!”黄世杰吐了口气,回头对同样穿上了暖和的裘皮冬衣,戴了一顶毛皮风貌的张定湘说:“安楚,让不相干的人都避一避,叫弟兄们都精神一点。”
“喳!”
张定湘答应了一声,就张开喉咙对身后的英字营练勇吼了一声:“曾大人到了,都他娘的给老子精神一点,再把不相干的人都驱开一些。”
随着英字营练勇们中气十足的喝骂声和噼里啪啦的皮鞭抽打的声音,原本忙碌的码头很快被清空,很快又有一队约五十人的“山”字营练勇跟着一个四品文官进了码头,练勇们四下警戒,那文官则站在了黄世杰身边,正是王揆一。
当官船靠岸后,棉袍外套着孝衣的曾国藩就从船舱内钻了出来,身边跟着他的兄弟,同样一副孝子模样的曾国荃。
看见码头上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曾国藩就不由得面色一紧。
“是英字营和山字营。”
曾国荃上前一步,低声道:“沙市镇除了英字营的一千五百人还有我的一千五百人和王璞山的五百山字营人马。”
“哦,”曾国藩轻轻点头,“山字营左季高也来了?”
“来了!”曾国荃说,“昨日就入荆州城了,那个王博文就是跟着他一起来的。”
“好!”曾国藩挤出一丝笑容,“那咱们就上岸吧!”
“涤丈,江夏、汉阳、汉口都已经沦陷了!”
在一辆宽大的足能坐进去三个人的马车上,王揆一将刚刚收到的三镇沦陷的消息告知了曾国藩,他顿了顿后,又道:“常正夫献了江夏城!”
“常正夫竟然”曾国藩怔了一下,随后神色一黯,又低声嘟哝了一句:“他也是我们湖南的,他的次子还是我的幕僚呢!”
常大淳是湖南衡州府衡阳县人,他老家早就被太平军攻破,他次子常豫带着家人逃到了常德府,投在了曾国藩门下。
“那又如何?”黄世杰哼笑了一声,“如今三镇已失,湖北还剩下荆州、襄阳两处重镇,襄阳还算险要,这荆州现在可全靠咱们湘勇守着沙市镇护佑.皇上若不用我湘勇,那大清就没湖广了!”
王揆一点点头,笑道:“常正夫投太平天国是好事这下皇上总该知道我们这些汉人士大夫不是没地方可去!”
曾国藩捋了捋胡须,竟然轻轻点头,不过他也没有顺着王揆一的话往下说,而是话锋一转,问起了“分配关外土地”之事。
“涤丈,学生和僧王打听过了,僧王的意思是这土地是分给咱们的!数着人头分,只要湘勇出省就有的分,出兵越远分得越多,立了功劳可以再分!具体的,回头他和您还有左季高细商量。”
王揆一哼了一声,一脸不屑:“关外都是苦寒之地,有地无人,分给咱有什么用?租都租不出去!”
曾国藩笑道:“博文差矣,如今天下最多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啊!”他的语气一沉,道:“天下苍生太多,捉一些送去关外替咱们垦荒又有什么难的?”
黄世杰点点头,佩服地道:“老师说的对!当今天下就是人多,屠都屠不尽,抓一些送去关外的庄园当农奴,他们还得谢咱的不杀之恩呢!”
王揆一微微皱眉,忖道:“这曾国藩、黄世杰师徒倒是挺般配的,俩都是狠人!不过从太平天国的地盘上捉人去口外种田当农奴的路子,倒真的是可行的.不仅可行,仿佛还真的能多打许多粮食,也能多活许多人命。对大清而言,也能算是善政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